公益新闻详情页

发布时间 :

  • 浏览量 : 944

杜鹏:让每一分钱都在阳光下运行

杜鹏:让每一分钱都在阳光下运行

深圳市民政局局长杜鹏谈深圳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社工是深圳市公益慈善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图为温馨社工禁毒团队向市民展示一批毒品仿制品,让大家了解各种毒品的危害。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630日,深圳将迎来年度的慈善盛事——广东扶贫济困日暨深圳公益慈善月。深圳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打造一个全民参与、阳光透明的慈善环境?针对这些市民关注的问题,29日,深圳市民政局局长杜鹏接受记者采访。

深圳慈善事业最大的特点是民间化

  深圳特区报:深圳被称为爱心之城、慈善之城,很多人说做慈善,到深圳。您认为深圳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

  杜鹏:这几年,深圳公益慈善事业的确发展迅速。在2011年和2012年两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中,深圳综合指数位列第一和第三名,被称为最慷慨的城市。去年,深圳又荣膺中国慈善推动者称号。

  如果说深圳慈善事业发展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可以用三个字形容——民间化。有一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去年四川雅安地震抗震救灾中,全市慈善组织募捐总额超过4亿元,绝大部分由民间慈善力量募得,其中壹基金募款达到3.5亿元,而市、区慈善会募款则由以往的九成以上降至12%左右。

  这个特点的形成,一方面,与深圳的爱心企业、各界人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参与意识分不开,关爱、感恩、回报已成为我们城市文化的重要元素。另一方面,市民政局也一直致力于打造这种民间化的慈善土壤。早在2009年,深圳市就率先试水社会组织直接登记,2012年直接登记范围扩大到八类,各类公益慈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目前已超过1500家。以基金会为例,2011年,深圳市仅19家,目前已达到135家。

慈善并不是富人的专利

  深圳特区报:本届广东扶贫济困日暨深圳公益慈善月的主题是人人慈善,人人公益,我们如何打造一个全民参与的慈善大环境?

  杜鹏:慈善并不是富人的专利,更应重在全民参与,让其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进而形成一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就此次慈善月来说,我们组织的系列活动更注重倡导慈善精神,鼓励广大市民资助和参与公益慈善活动,至于具体捐赠的金额并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

  如何更好地形成全民参与的慈善环境?2014年是深圳特区的改革创新之年,下一步我们将有一系列改革和创新。

  第一,摘帽。市慈善会要通过去行政化改革,彻底摘掉官帽子,厘清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回归到规划、扶持和监管的角色。由此推动建立多元、平等、竞争的慈善生态环境。

  第二,搭台。在深圳连续举办了两届的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已经成为国内唯一的全国性公益慈善平台,其品牌和实效都得到广泛认可。目前,第三届慈展会已着手筹备,我们会在前两届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展会模式,搭建公益慈善理念传播和资源全要素撮合对接的平台。

  第三,立法。目前我们正在抓紧制定《深圳经济特区慈善事业促进条例》,通过立法解决制约深圳市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并将深圳市慈善实践的经验和成果予以固化。

完善慈善信息公开制度

  深圳特区报:近一段时间,深圳一慈善基金会给回扣揽捐款的事件引发关注,请问我们今后如何加强慈善组织的监管?

  杜鹏:施惠零铅基金会事件的确影响很不好。我们正配合公安机关对事件进行调查。在调查结果出来后,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这个事件也暴露出我们在基金会监管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深圳的社会组织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长,如何将监管工作跟上?这将考验我们的智慧和能力。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在起草一个关于社会组织综合监管责任制的意见,以解决实行无主管直接登记后社会组织监管链条的缺失等问题,厘清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

  同时,我们还要重点做两件事。第一,完善慈善信息公开制度,慈善组织的每一分钱从哪里来,怎么花出去,都能在网上显示得清清楚楚。同时建立诚信纪录档案,向社会公布,终生跟随,让人不敢违规。第二,我们要在近期对全市各基金会进行一次全面抽查,加强监督。

  我们希望通过对施惠零铅基金会事件举一反三,提高对包括基金会在内的慈善组织的管理水平,打造一个阳光透明的慈善环境,让每一分钱都在阳光下运行。(记者李舒瑜)

新闻链结:http://ccn.people.com.cn/n/2014/0630/c366510-25219387.html